玉不琢不成器,所有摄影师都经历过不少的磨练才有今天的成就,但当中经历的阶段又可以如何划分呢?专业摄影师Steve Giralt有近廿年的摄影经验,从年幼时使用爸爸的Nikon FM2拍摄校报的照片,直至今天成为专业的摄影师,他总结了一个专业摄影师会经历的7个成长阶段,这篇文章值得初学朋友参考。
第一阶段﹕拍摄只为记录
不重视技术,用手机、DC拍摄当下时刻、一个地方或事件,只为记录生活,故拍摄时不太理会技术层面,包括构图、光线、气氛都不是考虑范围。其实,大部份人拍摄就是为了纪录,例如生活摄影,开始时大家越拍越投入,甚至有些社会、文化的想法,要用相机、手机把这些想法纪录,这些都是「生活摄影」的阶段,这是最没有包袱的阶段,最多人,也最易三分钟热度。如果你是这个阶段,你的未来还有很多选择。
第二阶段﹕开始关心器材
开始明白靠随便一部相机或手机是不够的,开始注意器材:买什么相机好?单反或无反好?开始重视技术,上网看教程、看摄影视频、开始关心拍摄过程,为拍摄更好的照片,会买新镜头。这个阶段是「微烧」的阶段,极有机会转为发高烧,只要别人对你的照片多些掌声,或者参加比赛得到奖,而又没有太沉迷的其他兴趣,你可能很快就进入下个阶段,大部份「初学者」都是这个阶段,喜欢看器材,明知买机不送技术,但老是关心器材。
第三阶段﹕开始重视技术
上网见到别人的作品与自己的不同,开始想了解怎样拍,开始重视技术,关心如何拍摄才让照片更好,考虑三分构图法、光影处理等,拥有不错的单反、多支镜头等,熟悉处理相片的软件等,这时就已进入摄影高烧期。开始加入摄影群组讨论、或者会上摄影班,成稍后就开始觉得自己「会拍照」,脱离初手阶段。未达这个阶段又自称喜欢摄影的,其实都有机会打退堂鼓,但一旦进入重视技术的高烧阶段,恭喜你,你已经踏入摄影的不归路,无论你以后的路怎走,摄影将跟你一生一世!
第四阶段﹕沉迷相机、迷信画质
越来越投入,买新相机,迷信好机好镜,想买全片幅,过度重视技术、但不重视概念,技术已能拍摄不错的作品,不过太重视钻研相机的各种设定,又不断研究最新的器材,以追求相片的素质。这是「摄影高手」的阶段,在摄影人的光谱中,算是接近精通摄影技术的一群,可能已经得过一些奖,享受摄影奖声,朋友都知你拍照很厉害,有什么典礼、庆典、活动,都会请上你拍照,而这个阶段的人都乐意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但其实他知道,再下一步可能做职业,或开始要进入艺术的范畴。这是一修鸿沟,大部份摄影发烧友长期享受这个阶段,也是他们的摄影归宿。
第五阶段﹕开始知道照片要有信息
开始发现其实摄影是视觉艺术或视觉传播,摄影不止是一门兴趣,拍摄不止或不是为了「享受摄影乐趣」,因为开始明白拍摄只是手段,作品才是目的,无论是迈向艺术或朝向职业,都要开始重视创作的概念,技术层面变成很自然而非刻意关心的事,因为所有技术都是为了作品,而不是为了「过手瘾」,开始明白照片的信息才是拍摄的重点。由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是一次蜕变,而不是进阶,这个阶段的摄影人明白到,或需要把摄影视为过程和手段,到了这个阶段,摄影人已经由享受摄影者转化为利用摄影者,这个阶段的摄影人,有意或已经从事摄影兼职或正式投入行业,或开始寻找展览的机会。
第六阶段﹕重视概念,技术成熟
重视概念,技术变得成熟,又能拍出意义丰富的相片,当拍摄商业作品时,能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相片;如果从事视觉艺术创作,开始策划自己的个人展览、实现自己的展览,开始重视自已的摄影资历中的摄影展览经验。这个阶段的摄影人明白摄影不是竞技,作品是初步目标,个人在行业的地位,或艺术圈的位置,是终极的目标。
第七阶段﹕不再为拍摄而拍摄
技术与概念兼备,不再为拍摄而拍摄,所有拍摄的相片都是重要的作品,不再轻易送出作品,每幅照片都是为要说一个有深度的故事,或是完成一项工作,一个计划。这是阶段的摄影人如从事职业的,都会自视是专业的一份子,有别于摄影兴趣者,如从事艺术摄影的,可能会自视为艺术家,而不再只停留在「摄影」的层面。
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能达第七个阶段,多数人停留于第三或第四阶段,只追求拍摄漂亮的照片。因为到达下一阶段必须耗用大量心血、时间和天赋。作者最后也提醒其他人,应以明天比今天的相片更进步为目标,这才是最重要,因为学习摄影不能一夜成才,而是花一生的时间去探索。你现在又处于哪个阶段呢?
当然,以上是粗略的分类。摄影的路是个人选择,每个阶段都重要,要学会享受。有人认为可以毕生享受拍摄的乐趣,做职业?做艺术?免了,有人则享往艺术之路或职业之途,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你又会怎选?
经历这7关 才能成为真正的摄影师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100%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