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玩转外拍灯,抓住激情闪亮的瞬间

   外拍灯是个很有意思的工具,它既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同时也是一位忠实的伴侣。外拍灯源自摄影师的实战需求,随着摄影技术发展而诞生并不断进化完善,已经广泛运用在人像、静物、生态、广告,甚至风光等各种领域的拍摄。尤其在人像摄影领域,更是成为摄影师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摄影附件,日益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致力于人像摄影领域提高的摄影师,理应对外拍灯有一定了解。
 
外拍灯所呈现的画面效果,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质感强烈,层次分明,细节丰富。但有得同时也有失,外拍灯也存在携带不便,难以同时兼顾摄影与布灯操作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想用外拍灯拍出好作品,需要一个有效的团队分工协调来达成。这时候,除摄影师对整个摄影行为的把控之外,助手的领悟力与应变力也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外拍灯的运用,杂志上、网络上都有许多相关的教材及实践文章,但基本是点到为止,深入的探讨外拍灯的实战能效的内容并不多。至于所以如何更深层次地用好外拍灯,如何结合外拍灯本身的功能设置,利用好这些功能参数,结合摄影的实际需要,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这些内容则是希望进一步提高的摄影师需要把握了解的重点。在这里,我们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就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来和大家做一探讨。
 
六个指标选好外拍灯
 
首先我们来谈谈选择的问题。市面上的外拍灯五花八门,各厂商的设计思路都不一样,且有各自的宣传侧重。选择的参考无非是看广告、技术文章和有经验者的口碑推荐,但这些获得资讯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片面和误导。外拍灯的选择,首先应本着“够用”为依据,质量可靠,携带方便和操作简单为原则,权衡这几个硬性指标之后,再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这样选择起来就会比较稳妥了。
 
1.价格
 
外拍灯价格落差很大,从国产一两千元到国际大品牌几万元不等。价格与品质、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必然的联系,但价格的形成因素较为复杂,对大部分摄影人来说,通常会在国内品牌里做选择,价格一般在一千多元到三千元的范围之间。
 
2.携带
 
这里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体积,一个是重量。大部分情况,使用外拍灯时都是室外作业,很多路途需要肩挑人扛,加上拍摄时需要不断运动及举起来操作,所以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灯具越轻便、体积越小就越好,这包括灯头、电池、箱子及所有附件。
 
3.操控
 
      即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包括附件(比如电源线、背带、柔光箱等)的安装。如果安装附件费事的话,那么有很可能错过拍摄的最佳时机。因此,功能按钮和旋钮应当简单,位置和大小设置适合操作。再有就是舒适性的问题,比如电池背带的宽度、长度、厚度、韧性都会对操作者的发挥有很大影响。
 
3.功率
 
功率是选择灯具时被提及最多的一项硬指标。一个外拍灯的功率大小,似乎和档次、专业性划等号。诚然,功率越高,其控制范围就越大,获得的效果会更多样。但是通常情况下,功率和价格、体积、重量是有直接联系的,功率越大,重量、体积和价格也都会上一个层次。所以功率的选择应当切合实际,能够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即可。
 
4.耐用
 
这里指的是电源的续航力。一般来说,全功率下,电源箱能支持200-400次闪光是比较主流的数据,也基本能够满足一般拍摄需求。但最好的方式是电源箱能更换电池,这样就能支持更多的拍摄,且有效提高机动性和携带性。
 
6.质量
 
外拍灯是耐用品,是需要长期为摄影服务的,所以灯具的综合质量非常重要。在不同环境温差条件下,电池的持续工作能力、回电时间、功率的稳定性、色温的稳定性、光输出的稳定性、闪光灯泡的寿命、用料及防震防水性等因素都需要在选择时作为参考标准来考虑。
 
当然,对于外拍灯的运用,我们不应太拘泥于技术指标,因为我们用灯是来拍照的,我们要获得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怎么样玩转手中的外拍灯,拍出我们希望得到的作品。
 
外拍灯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通过支持附件更是可以实现很多非常天马行空的效果。我们往往在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后,随着自身技术水平和经验的提高,试图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大多数摄影者都是从单灯使用开始,逐步变为双灯,然后是多灯布光,这不仅是灯具数量上的提高,对摄影师的把控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单灯使用,只需要带上模特,带上灯架便可单人赴会,但是更多的情况则需要合作伙伴的团队作业,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拍摄。这个时候,建立一个高效、团结、敬业、有激情的团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好作品来自好技术,好技术来自经验的长期实践与积累,理论知识,很多摄影师能理解,但理论代替不了实践,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许多相关技术要领,以一般的理论知识来理解,来运用,并不能完全适用了.这也是很多初次接触外拍灯的摄影师感到无从下手,或掌控不了.得不到好效果的原因,总结起来,需要注重的,有以下几点.
 
一:测光.
 
关于测光,如何获得通过控制,获得一张具有观赏性的图片,传统概念上的曝光准确的定义,在外拍灯使用上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通过光比的控制,主要是想表达出画面上应该体现的东西,所以使用外拍灯拍摄,其目的就是想获得视觉感不一般的效果,所以现场的正确曝光参数,只是作一个参考,关键是要通过控制光线的强弱来获得主题与环境的适当比例,所以绝大部分使用外拍灯的时候,只能使用手动控制参数,不能使用自动功能.
 
二:光比.
 
前面已经提到了光比,一般来说,我们先要获得一个主体的适宜的曝光参数,我个人习惯是使用外拍灯从最低功率输出开始,调整灯的距离与入射角度,调整光圈,试拍几张,一级一级的调整,直到先获得主体的合适曝光参数,然后是调整控制环境曝光量,控制环境光线,主要靠调整快门速度,也是一级一级的慢慢调整,并不断回放感觉,个人经验是曝光参数与实际现场光线要低一至两档比较适宜,这样就能压暗环境,突出主体,并让画面呈现气势.由于采用较小的快门,景深也会比较大,获得的细节也会更丰富.
 
三:光质与附件.
 
光质,可以理解为光的质感,也就是光的强与弱,柔与硬,宽与窄….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灯的功率输出,距离远近,还有添加附件来达成,附件用得最多的是脚架,反光伞,束光筒,引闪器等等…..三脚架可以让助手减轻很大的压力同时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情,反光伞可以让直射的光线变得柔和,拆装也很方便,不足之处就是扛风力不强,反光伞一般运用在主灯上比较多.束光筒的运用,能让光线入射,变得很狭窄,对于营造有个性的光线和发光轮廓光有很大的裨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是辅助光运用的较多.
 
在此,我总结个人几年来对外拍灯的实际使用经验和心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给大家做个汇报。
 
四种方法用好外拍灯:
 
方法一:单灯的运用。
这是最简单、方便的外拍灯使用形式,只要掌握基础要领后,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重点在于把握好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光比。简单来说,人物主体的曝光量靠光圈设置来控制,调节快门速度来控制环境的曝光量,使之与主体相吻合。因为现场的环境光效与实际拍摄效果在视觉上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按下快门前,就要对拍摄效果形成具体的思路。大多数情况下,单灯(作为正面主光)拍摄,基本上都是把人物主体与背景环境脱离开来,从而呈现亦真亦幻的影像效果。
 
要领:最简单的单灯拍摄方式即裸灯前侧光照明,光线富有质感,画面清晰、锐利,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立体感。像这张照片,结合人物的造型,很好地表现出了模特妖娆、妩媚的感觉。拍摄时要注意背景与人物主体的光比控制。
 

 
要领:利用自然光与人工布光相结合的方式,即以外拍灯为主光,阳光(逆光位)为辅助光。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阳光已经偏西,但依然很强烈,且照射角度直对镜头,如果取景角度不当,就会产生强烈的眩光,增加画面的灰度。所以在处理辅助光源(阳光)的时候,一方面用人物手中的红纱作为遮挡,降低阳光的亮度;并在取景时调整角度,使模特的头部遮挡住直接照在镜头上的阳光。此时,阳光勾勒出环境层次,使模特的头发产生发光,同时透过红纱照在模特身上,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一举三得。在调整外拍灯时,只需处理成前侧、偏上方向的裸灯主光源,即可突出模特立体的五官了
 

 
要领:同样是利用自然光与人工布光相结合的方式拍摄。当时天空阴云密布,云层很低。当我们登上高楼顶层平台后,强风几乎把我们刮下楼去,模特的头发也在强风中起舞。几乎没有多少思考时间,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凭感觉发挥,于是我让助手高举裸灯,由上往下打光。就在拍了几张准备撤退的时候,云层下透过一束阳光,在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里,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通过后期的渲染加工制作出闪电与飘雪,并做出光效,增添了气氛,画面呈现出一种仿佛世界末日般的非现实感受
 

 
方法二:双灯的运用。
如果说单灯光源感觉有点单薄的话,那么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个辅助灯会让画面效果更加立体、生动,质感更为丰富、细腻。双灯的运用在技术上增加了难度,对摄影师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是光比、入射角度和布光距离等问题都需要更细致的设计和考量。对细节的关注也不可忽视,比如直射镜头的光线需要避免或遮挡,运用一些附件以使画面增色,比如反光伞、柔光箱、束光筒等
 
要领:采用双灯拍摄。主灯加反光伞,光质更为柔和,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肌肤质感。在模特正后方10米处放置一盏外拍灯,其作用是体现地面的细节、质感,勾勒人物的轮廓线,并为建筑物的暗部补光,这样能够让模特从背景中脱离出来
 

 
要领:拍摄时环境光线非常暗,为了取得环境光与主体亮度的平衡,采用了闪光灯与持续光源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在模特的背后放置一盏外拍灯,以获得轮廓光与发光;用一盏外拍灯的造型光(持续常亮)作正面主光,一来方便对焦,二来便于观察拍摄效果。因为主光源的色温比较低,所以手动调节色温与白平衡数值,使画面调略偏冷色调,以烘托整体气氛。拍摄时用三脚架稳定相机。
 

 
要领:以模特为中心,前后采用夹光的布光形式。模特的身体挡住了背后的辅灯,辅助光主要作用是体现周围环境的质感及勾勒人物轮廓。拍摄时地面洒了些水,以丰富画面元素。后期除加强色调冷暖对比之外,还进一步提升了细节的层次,并增加闪电及火光元素。
 

 
 
方法三:三灯的运用。
如果能够自如运用三盏外拍灯,可以实现更为华丽的画面效果,呈现光怪陆离、绚丽闪耀的视觉感。当然,这样的布光方式难度更大,为避免穿帮,对细节也要更加注重,特别需要一个有效的团队来配合完成拍摄
 
要领:这组片属于比较复杂的拍摄形式。首先是模特比较多,其次场地很宽,加上大型的道具,灯光的位置也很容易穿帮,地面的电线很繁杂,还有各种辅助的附件,如烟雾机、束光筒等。因此,基本安置好道具和模特的站位后,拍摄机位就不能挪动太多了。辅助光着重作用于摩托车的光影和质感。人物背后放置带束光筒的外拍灯,打透烟雾,渲染氛围,并营造人物的逆光效果。主灯位于人物前侧偏上的位置,距离人物主体较远,避免正面光线过强而破坏整体效果。照片拍出来很有电影画面的感觉,后期简单调色即可。
 



 
 
方法四:五灯以上的运用。
想要用多灯实现拍摄效果,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事先了解场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脚本对画面效果具体化,尽力避免在操作时因外在偏差造成的影响,比如服装、道具细节、地上的电源线分布等问题。拍摄前应安排试拍、测光,得出每盏灯的输出数据,计算好主光与辅光的光比。此外,还包括环境与主体的色彩搭配等都要充分考.
 
要领:背景安排了两束逆光,一盏灯正对模特及相机,主要是用来体现水的效果,另外一盏灯则照亮背景,交代环境(植物、砖墙)。在模特背后两侧各放置一盏外拍灯,用于勾勒人物轮廓及抓住水珠的瞬间形态。一盏加了柔光箱的主灯从模特前侧右上方较靠近人物的位置向下照射。试拍时要不断调整拍摄角度、灯光的输出量及入射角度。考虑到现场泼水对灯光、电源及相机的影响,这些器材都应尽量远离被摄人物。
 


顶一下
(0)
100%
踩一下
(0)
100%
手机版
我要投稿